饮料包装大战谁是最后赢家
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16日 点击:[1]人次
饮料包装大战 谁是最后赢家
引子:业界人士至今记忆犹新,我国饮料业的“巨变”,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前后。当时美国“可口可乐”和“百事可乐”引领时尚,双双进入中国市场,国内8家饮料生产厂,除了一家最后合资找了条生路,其余7家全军覆没,为国人留下“乐水淹七军”之痛。雄厚的实力和强势的营销,震撼了那时还闭塞的我国饮料界,一时间洋商占据了我国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。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当时对国内饮用水质量的质疑,再加上瓶装水厂家对市场的开发,瓶装饮用水产量超过了碳酸饮料。最让人刮目相看的要算是“达能”在非碳酸饮料领域的大手笔动作,当时竟然占到了我国非碳酸饮料市场50%的份额。
目前,我国饮料市场已形成了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、达能、台资等4大系列产品相互角逐的态势。我国饮料业“全球化”的程度很高,几乎所有的国外大牌饮料公司都在我国建有分厂。
我国饮料工业起步虽晚,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。2001年已达1669万吨,比2000年增长11.94%,从此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。
我国饮料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,品种多样、包装齐全、质量不断提高。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,饮料品种单一,主要是汽水;现已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、果汁、蔬菜汁、含乳饮料、植物蛋白饮料、瓶装饮用水、茶饮料、特殊用途饮料、固体饮料及其它饮料等10大类产品。
预计到2005年,我国饮料年产量将达到2400万吨,其中碳酸饮料约占饮料总量的30%左右,瓶装饮用水约占30%,果汁和果汁饮料约占10%,茶饮料约占15%。
全世界到2020年,果汁的总需求量将从现在的330亿升涨至730亿升。
我国饮料工业和发达国家相比,还有较大差距。目前饮料人均消费量约12公斤,仅为世界的1/4,是发达国家
的1/24。
饮料市场需求旺盛
据饮料行业的专家报告,近几年,软饮料行业的发展速度高于GDP及饮料制造业的发展速度。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早在2001年我国软饮料市场需求额已为430.59亿元,全年产品销售收入472亿元,利润总额26.6亿元。按我国饮料行业的规模,,今后将保持10%左右的发展速度。预计2005年可达到24007吨,2010年将达到3800万吨左右。
目前世界软饮料销售额超过了1920亿美元,并且每年以7%的速度增长。从产品结构看,碳酸饮料仍占主导地位,占全世界销售总额的54%;其次就是果汁饮料,占13.6%。从发展趋势来看,碳酸饮料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受到挑战,果汁饮料和茶饮料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高。现将几种主要饮料的发展状况介绍如下:
功能型饮料
所谓功能饮料即除了能解渴外,还具有营养素和“激活”等功能,更有益于人体的需要,是一种健康、保健饮料。据悉,全世界功能性饮料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50亿美元,并且连续10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发展速度。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,目前我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.5公斤,距离全世界人均7公斤的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。因此可以说,中国的功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。记者在各大超市的饮料区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饮料商品,而做“堆头”的几乎都是运动饮料。
瓶装水
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水为先”。多年来,瓶装水一直是我国饮料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。早在2000年,全国瓶装水产量已达554万吨,占饮料总产量的37%,居各品种之首。随着进.A,21世纪,异军突起的茶饮料、逐渐成长的液态奶及不可小觑的果汁饮料等饮料行业上的“新军”,对瓶装水的主流地位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。产品的种类也由原来较为单一的矿泉水发展到包括矿泉水、蒸馏水、活性水、富氧水、太空水、宇航水等各种瓶装水等近10个种类。近年来,瓶(罐)装饮用纯净水发展迅猛,是软饮料行业增幅最快的大类产品之一。早在2001年,瓶装饮用纯净水产量已达678万吨,比2000年增长了22.5%。瓶装饮用纯净水发展成为第一大类饮料产品。
碳酸饮料
近年来,我国软饮料产量的品种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,2001年,碳酸饮料的产值为205亿元,占软饮料行业产值的41%,名列前茅。近两年,碳酸饮料增长速度放慢,从而使碳酸饮料所占比重下降,由原来独占鳌头下降为第二大类饮料产品。但是在软饮料行业销售收入比重中仍占第一位,大约为43%。
果汁饮料
2002年,我国果汁饮料产量为210多万吨,比2001年增长了45%。2003年,我国果汁饮料产量增长幅度已超过50%。果汁制造业占饮料行业产值的18.2%,排在固体饮料之后,位居第三。目前,我国果汁饮料的人均消费不到1.3公升,是西欧的1/40,与世界人均消费量7公升多的用量也相距甚远,这预示着果汁饮料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。
茶饮料
2001年,茶饮料产量达300万吨左右。其中,经过调味的红茶、绿茶、柠檬茶、乌龙茶等茶饮料发展最快,得到中年和青少年消费者的认可。目前进军茶饮料的巨头,如康师傅、可口可乐、统一、娃哈哈、健力宝和百事可乐等6大家竞争激烈,呈“万马战犹酣”的态势。据悉,美国茶饮料年增长速度是碳酸饮料的3倍。
牛奶
目前,我国年人均6.4公斤的饮奶量,和世界年人均102公斤的消费水平差距还很大。可以预见,牛奶将逐渐成为国人的第一需求。
啤酒
专家预测,2004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。早在2000年就已达到2200万吨。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,目前人均啤酒消费量仍只有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/2,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。根据食品工业部门预测,今后数年我国啤酒消费量增长率仍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,未来几年增长率将保持在8%左右。到2010年,啤酒产量将由目前2000万吨发展到3200吨。
通过对饮料市场的调研,我们发现三种现象应引起商家的注意:
一是消费者对饮料需求的比例。夏季消费者最喜欢喝的饮料是碳酸饮料,约占60%;其次是茶饮料,约占15%;而瓶装水仅占7%左右。
二是跨国公司的涌入。随着我国加入,WTO,国外资本的介入在搅动我国瓶装水市场的发展,如实力雄厚的达能在我国尽显“豪门风采”。继在我国啤酒行业和乳制品行业进行大肆扩张之后,又将手伸向了瓶装水行业;在重组乐百氏之后,又将眼光瞄准了娃哈哈,让人感觉到我国瓶装水市场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。可以说,随着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,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“大鳄”将目光转向我国。
三是超市成为瓶装水销售的最佳地点。从消费者购买瓶装水的地点来看,超市是消费者购买瓶装水最常去的地方,有3%的消费者购买瓶装水是随时随地,28%的人经常在个体小商店购买,6%的人经常在批发市场购买,17%的人经常在大中型市场购买,而59%的人是在超级市场购买,这说明消费者最爱喝超市的水。
包装容器水涨船高
饮料业的兴旺势必带动包装容器的“百花齐放”和市场的日益发展。只要进超市随便看一看,即可发现饮料的包装丰富多彩,已由过去单一的回收玻璃瓶,发展到现在包括塑料瓶、二片易拉罐、三片易拉罐、纸塑铝复合软包装等品种。可以说,当今世界市场绝大多数的包装方式,国内应有尽有,规格齐全,品种繁多,使用方便,而且吸引“眼球”。
目前,我国饮料包装按使用材料分类,主要有聚酯瓶(PET)、金属易拉罐、纸塑复合材料包装、玻璃瓶等包装形式。各种包装形式所占比例大约是:玻璃瓶约占30%,聚酯瓶占30%,两片铝质易拉罐近20%,三片易拉罐和纸塑复合材料都占10%左右。大体情况如下:
聚酯瓶包装—称霸饮料天下
2000年,在国内饮料包装中,95%的瓶装水、70%左右的碳酸饮料采用聚酯瓶包装,约占饮料总产量的60%以 上。预计到2005年,中国瓶用聚酯的需求量将达到60至65万吨。聚酯瓶坯的消费量将超过200亿只,其中饮料及啤酒包装所需的聚酯瓶所占比例将高达87%。
目前,国内主要生产PET聚酯瓶的公司只有紫江企业和珠海中富两家。紫江企业年生产4.85亿只,珠海中富年生产5.5亿只,即使重复使用,也只占市场需求的40%左右。
专家预测到2005年,中国PET瓶需求量将达到60万至65万吨,各种聚酯瓶坯的消费量将超过200亿只。
我国正处于PET饮料包装的高速发展阶段,包装用聚酯瓶的需求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。国内碳酸饮料包装中,PET瓶比例占57.4%,而在软饮料总产量中的碳酸饮料约占46%,可见聚酯瓶包装已占据国内饮料包装市场的主要份额。
啤酒包装是聚酯瓶的另一巨大的潜在市场。目前,美、英、日等国已有相当一部分啤酒生产厂采用聚酯瓶包装。中国最大的啤酒瓶生产厂广东中富公司,已采用Kirin公司技术,开始计划生产多层PET瓶。
金属罐包装——易拉罐的唯一
金属罐仍然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饮料包装,这是由于近年来罐装
声明:
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